农学这一年:坚守强农兴农使命,高效能社会服务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发布时间:2025-01-23浏览次数:18

编者按

岁序更替,万象生辉。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学校建校66周年,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学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特色鲜明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建设目标,紧扣“一个核心”、盯住“两个重点”、锚定“三项提升”,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切实推进学院各项事业上台阶。在辞旧迎新之际,推出系列回顾,以计数过往、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接续奋进。

2024年,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聚焦国家农业发展核心议题,立足龙江、面向东北、辐射全国,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锐意进取、笃行不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扛起服务现代化大农业的责任与担当,通过省市科技特派员、北大荒集团高产创建行动、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小院等社会服务形式,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化院地院企协同攻关,聚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持续贡献“八一农大力量”。

一、横向项目立项稳中有进

2024年,签订技术服务类横向课题118项,到账经费1435万元。学院教师紧密围绕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高产攻关、耕地改良等技术服务;创新“省科特派”团队式服务形式,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精准、高效的智力支持,有力推动地方及北大荒集团农业产业升级,为学院学生创造了多样的实践机会,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科技引领产业健康发展,技术支撑解决瓶颈问题

2024年,学院承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项,与北大荒集团签订高产创建技术服务项目19项、其他技术服务类项目66项,与地方政府签订31项,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典型案例如下:

1. 水稻逆境生理生态及品质改良创新团队

2024年,团队承担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项目——水稻技术咨询项目、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技术服务项目等横向课题项目,并承担多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4月到泰来农场、肇源农场,对接北大荒集团高产创建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落实情况;5月受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委托赴七星、大兴、创业、八五九、红卫、青龙山、前进、浓江农场有限公司,围绕水稻品种选择、耕作技术、农机性能,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调研和座谈。

7月至8月,水稻团队科技特派员到黑河市爱辉区北三家子村、宁安市三陵乡,以座谈交流、田间观摩等形式,了解当地水稻田间长势、技术需求等情况,针对水稻生产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指导;深入七星农场、八五九农场、红卫农场、前进农场、青龙山农场、大兴农场、浓江农场,跟踪“水稻单产提升”行动,调查调研种植品种、水稻长势、农技措施等情况。结合今年前期低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总结“单产提升”的模式和经验。

9月赴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七星分公司、八五九分公司、鹤岗市绥滨县等地进行高产创建项目、粮丰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现场测产。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

2024年,团队承担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项目——大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项目技术-大豆技术咨询等横向课题项目,并承担多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4月前往四方山农场、依安农场、克山农场、查哈阳农场开展盐碱地大豆产能提升项目对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交流。

5月受邀来到宝泉岭农场、859农场、597农场、和平牧场、巨浪牧场、鹤山农场、友谊农场、乌兰浩特等地,针对种植户及种植企业进行大豆春播指导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指导。

8月深入克山农场、长水河农场、大西江农场、857农场及大河湾农场等地,开展的“一喷多促”,以“防病虫、促早熟、增粒重”为核心的政策措施,结合大豆抗旱保墒、病虫害防治等具体问题“把脉问诊”、答疑解惑,为农户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为大豆丰产保驾护航。

9月至10月,深入北大荒集团与地方,完成了23个高产创建点的大豆测产工作。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

2024年,团队承担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项目——玉米技术咨询项目、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技术服务项目等横向课题项目,并承担多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3月至5月结合“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实施方案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任务,先后到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安达畜牧场、和平牧场、友谊农场,以及肇东市、杜蒙县开展调研和培训工作,围绕玉米高产模式、水肥精准立体调控、密植化控矮化和促脱水宜粒收等关键技术进行调研。

7月至8月,受邀到宝泉岭、汤原县(振兴乡、吉祥乡、永发乡、汤原镇、太平川乡)、黑龙江省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开展了多场关于黑龙江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乡村振兴等方面内容培训,并与参会人员进行现场交流;前往北大荒集团巨浪牧场调查玉米田间长势,深入了解了玉米大垄密植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巨浪牧场的应用效果,并围绕科学种田,讲授了黑龙江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的核心内容及技术推广应用过程技术难题。

9月至10月赴和平牧场、赵光农场、建设农场、尖山农场、嘉荫农场、依安农场等地区实施北大荒集团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及部分校企合作共建项目的测产验收工作。根据所承担的黑龙江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对本年度引入服务区域的玉米品种耐密宜机收性能及产量品质进行了评价。

4. 马铃薯优质栽培及种质创新团队

2024年,团队承担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项目——马铃薯技术咨询项目等横向课题项目,并主持省揭榜挂帅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4月受邀到北大荒集团龙镇农场有限公司、长水河农场进行指导,针对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及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进行对接;邀到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参加春播生产工作动员会,就马铃薯切种,拌种、沟施、播种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现场培训指导。

7月受邀参加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分会,并做题为“开发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垦薯系列马铃薯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研发与应用”学术报告。

8月赴克山农场进行全国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指导和服务,对遭受冰雹地块进行了及时灾后补救措施指导。

9月赴克山农场育种基地进行马铃薯杂交新品系田间调查和收获工作,对在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开展的2024年北大荒集团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田间测产鉴评,专家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评价;到校企合作单位内蒙古蒙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育种基地的新品系、新品种的种薯收获和贮藏工作,并进行现场指导。

团队成果“红粉佳人”为马铃薯产业添彩。“红粉佳人”是团队研究了七年的高端菜薯,它一袭粉红外衣,外形秀气,口感面糯,香味十足,淀粉含量极高。、平均每亩地产6000斤,一亩土豆最高卖出1.2万元,为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红粉佳人’品种成果”被列为“黑龙江省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遴选项目。目前,“红粉佳人”后代体系已有20多个品种,为我国马铃薯育种体系提供了优质育苗资源。

5.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团队、农作物病害绿色防控团队

2024年,团队参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及地方有害生物及农作物病害防控任务,定期到农场进行预测预报,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一年来,4月赴八五五农场调研指导植保工作,对大豆、玉米播种后期的封闭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提升了农场病虫害监测能力。

7月针对、安达基地种植的水稻、玉米和大豆每周进行病虫害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有关问题,杜绝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8月对接边境县虎林和密山市、北大荒农垦集团八五三、八五零、八五五农场,植物保护专业全体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植保科技服务、田间调查和北大荒精神学习活动。

6. 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团队

2024年,团队参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及地方大豆种质资源筛选、示范应用等工作,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5月前往八五五农场、和平牧场,开展农机农艺结合、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大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杂豆资源鉴定的品种选育、群体的再优化及调控任务等相关工作,完成了黑龙江省东部的大豆品种选育及鉴定试验.

九月赴和平牧场、安达农业科技园区、855农场、大庆启隆盐碱地等多地开展秋收工作。

7.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团队

2024年,团队承担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项目、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北大荒集团第三次土壤普查项目、种养循环地力提升等等横向课题项目,承担地方“生物新型肥料”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项目、杜尔伯特县和富锦市黑土区耕地调查等横向课题项目,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4月赴牡丹江市、鸡西市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现场质量控制工作。

8月邀请相关专家走进安达市盐碱地高油大豆单产提升高产攻关示范区,聚焦盐碱地治理把脉会诊,围绕盐碱地改良效果、技术、产品与品种等方面开展交流。

9月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友谊农场进行测产工作;邀请相关专家走进安达市、齐齐哈尔盐碱地高油大豆单产提升高产攻关示范区,聚焦盐碱地治理把脉会诊,围绕盐碱地改良效果、技术、产品与品种等方面开展交流。

8. 麦类与食用豆作物栽培育种团队

2024年,团队参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及地方麦类与食用豆作物相关工作。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5月赴安达试验实习基地、和平牧场等地播种近千份杂豆试验材料的播种工作,为后续杂豆优良品种选育和栽培试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9月至10月,赴安达试验实习基地,分批次实施杂豆种质资源的田间样品采集和特性鉴定评价工作,在国家杂粮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开展考种、籽粒加工品质分析和资源入库保存工作。

9. 作物化学调控研究团队

2024年,团队参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及地方作物化学调控相关工作。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10月到安达试验基地对化控处理的大豆田、玉米田进行田间取样并进行考种工作。

10.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

2024年,团队参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和平牧场谷子种植相关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成果落地与示范推广。

一年来,团队7月与贵阳中车公司数字信息公司总经理,到和平牧场杂粮示验示范园区,对共同合作项目谷子种子丸粒化种植项目进行了田间勘查。

9月在和平牧场有限公司科技示范园区,召开中车贵阳——八一农大盐碱地谷子种子丸粒化种植推广与示范现场会暨2024年黑龙江农科院新品种观摩会。

11.科技特派员组团开展技术服务

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农牧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学院积极推进以科技特派员组团形式开展技术服务,深入到乡村地头,解决种植户生产问题,一年来取得较好成效。

7月29日,农学院科技特派员组团赴杜蒙县指导夏管,农学院多名教师及研究生组成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以座谈交流、田间观摩等形式,针对当地玉米、大豆、马铃薯、杂粮等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指导。

在玉米和大豆单产提升技术示范田,科技特派团详细观测了田间植株的长势情况,帮助种植户分析了今年密植化控技术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并提供了生育后期促进玉米和大豆丰产的调控技术方案,发放了配套农资产品。在马铃薯和杂粮生产田,科技特派团利用无人机精准辅助管理技术手段,初步评估了作物的生长状态,提出了后续的田间管理建议,针对存在养分亏缺和病害发生风险的田块,相关教师为种植户制定了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方案,分发了自主研发的叶面肥和药剂,为当地农作物产品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技保障。

8月22日,在饶河县山里乡农业局工作人员贾忠莲的陪同下前往二林子村开展科级特派服务,在详细了解当地水稻田间长势、生育进程及病虫害等情况后,对区域种植改进提出了具体建议。

农学院教师努力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贯彻好,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为粮食丰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三、产学研融合助力乡村发展

1. 一群“自讨苦吃”的年轻人,四季耕耘科技梦

嫩江大豆科技小院坐落在北大荒农垦集团九三分公司鹤山农场,有一群年轻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离开“象牙塔”,扎根希望的田野,以科技为笔,汗水为墨,四季为轴,绘就了一幅幅关于梦想与坚持的画卷。他们就是我校农学院嫩江大豆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一群甘愿“自讨苦吃”的逐梦者,带着对农业科学的热爱与执着,来到这里,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逐梦之旅。

春播: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梦想

春风轻拂大地,万物复苏,科技小院的年轻人们也迎来了他们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春季播种。

夏试:科技的光芒在田野上闪耀

随着夏日的到来,进入了炎热的季节。科技小院的年轻人们,顶着烈日,穿梭在郁郁葱葱的大豆田间。他们手持采样工具,细心地收集着每一份珍贵的植株和样本土壤,每一次样本收集,都是对大豆生长规律的深入探究。

秋收:丰收的喜悦在心头荡漾

秋风起,大豆黄,金黄的大豆荚在阳光下闪耀,科技小院的年轻人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和期待,手握镰刀,穿梭在田间,收割着沉甸甸的大豆。

冬研:智慧的火花在校园里绽放

冬天,当大地归于沉寂,科技小院并未因此停下脚步。回到校园,他们变身成为数据分析的“侦探”,面对着海量的数据,他们耐心梳理,仔细分析,试图从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中挖掘出大豆生长的规律。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嫩江大豆科技小院的年轻人们用四季的轮回,书写了一部生动的田野诗篇。从春播的希望到夏试的探索,再到秋收的喜悦和冬研的收获,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 一堂“超长在线”的田间专业实践课

黑龙江大同杂粮科技小院坐落北大荒农垦集团绥化分公司和平牧场,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一堂“超长在线”田间专业实践课,在黑龙江大同杂粮科技小院开课。

五月,农学研究生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劳动节”——春播,为确保小区试验的精准性,不得不放弃快捷的农机设备,采用原始的人工播种方式。看一看航拍视角下人工画区、播种的原始感吧!

七月,育种家的梦想之月,豆花纵开,是做杂交育种的最好时候,当然我们也不例外咯,开启杂交之旅!

八月,开始下地取样,小小的车子承载了他不该承载的重量,空间合理运用,塞得满满当当!中午小憩,闻着豆香、席地而睡,睡的香。

九月,在田间进行大豆熟期调查,摘一个豆荚尝一粒豆,多余的就放在口袋,走了一圈下来发现口袋里的豆子竟然是五彩斑斓的。当然了,秋天这幅五彩斑斓的画,肯定少不了我们学农研究生的一笔。

这些秋收最烦人的公敌—小咬,无时无刻不对我们狂轰乱炸。夕阳+小咬+豆田+农学人=美景!

十月份,割完豆子,为防止在地里丢失,全部打包带走,一个个小伙们干劲十足,恨不得一次全给搬出去。

科技小院学生感悟:“土地是不会骗人的,庄稼在生长,你也在生长”。春种秋收,颗粒归仓。同学们在田间的专业实践仍在继续,同学们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了解也更加深入,一线实践加深了对农业科研的学习热情。脚踏实地,深耕沃野,他们在农业一线戮力培养更多优秀农业科研人才,播种更多知农爱农的理想种子,接续扎根黑土、服务龙江。

3. 一场“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黑龙江萨尔图盐碱稻科技小院坐落在大庆市萨尔图区史地房子村,小院基于“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在每年年初举办盐碱地种植户交流讲座,汇集种植户种植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

2024年,正值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开始的关键年,黑龙江萨尔图盐碱稻科技小院的六位同学投身于三普工作,下面讲述下参加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一场“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农历八月初七,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旱田深处探秘。今日的探索之旅,不仅是一次对旱田深处的科学探秘,更是我们对国家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实践。

农历八月十五:守土尽责 奋力攻坚——山地徒步。中秋佳节,三普采样队却依然坚守岗位,隐匿于水库边缘的这片山地,不仅是我们五公里山路徒步之旅的见证者,更是我们对三普科学探索的参与者,在两座大山之间找到了定好的采样点位。土样5袋,每袋重八公斤,互相鼓励,一起前行共同承担着这份沉甸甸的科学使命。

农历八月二十:推进土壤普查 赓续北大荒精神——兴凯湖畔。我们来到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点位——距离国境线最近的采样地点。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我们成功采集1.2米深的白浆土整段标本。经过我们的细致修整,样本现已达到了高标准的规范要求,展现出良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农历九月十一:三普在行动 守护绿水青山——林地探险之旅。我们紧随林场工作人员的脚步,踏入了东北虎栖息的神秘林带。途中,众人纷纷出谋划策,探讨如何与东北虎“交锋”!为了防范东北虎来袭,大家每人都手持“武器”,队伍中还配备了音响设备。

农历十月初三:三普样品转接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和协作精神,我们从黑龙江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土样,已顺利抵达哈尔滨和大庆。众人齐心迅速完成了近7余吨土样的装卸任务。

农历十月十三:三普收官 绘农业发展新蓝图。随着三普收官阶段到来,我们开始了土样的运输工作。这些土样,是我们经过辛勤挖掘得到的宝贵资料,它们被送往指定的制备公司和实验室,以便于进行详细的清点和后续的科学分析。

科技小院学生感悟: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已渐入尾声,作为全过程经历过土壤普查的学生,这不仅是一次对国家农业资源的全面体检,更是一次对青年学子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深刻考验。身为当代新农科学生,我们将继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在实践中激发对农业科研的浓厚兴趣,赓续北大荒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致力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黑土之上,扎根龙江,为助力乡村振兴、区域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回溯2024 年,农学院在横向课题立项、社会服务和产学研融合作等方面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展望未来,学院始终践行“以学术成果滋养社会服务,以社会服务丰富学术研究”的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区域农业生产为己任,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为社会服务事业开辟新局面,奋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携手共创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